在大家庭一类的组织中,到处潜伏着亲子冲突的暗潮。于是子方发生了厌恨亲方的心理,正如我在第八章里所提到的弗洛伊德的寓言所说的。这寓言虽则描写得过火了一些,确实突出了人间一部分的悲剧。可是他所谓那种俄狄浦斯情结却并不是亲子间无法避免的基本矛盾,它只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中发生。依我在本章的分析,亲方所以成为子方前途的碍路石,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继替过程中用了代代相承的原则,而事实因退伍和入社的年龄相差太大,继替作用已成了世代交替的性质,两者的矛盾引起了亲子间心理上的情结。若是入社年龄一旦拉迟,情形也就不同了。
一个人在比较复杂的社会中的成年期也比较晚,一方面因为工作的性质逐渐脱离体力劳动,延长了退伍的年龄,以及一般寿命的增加和死亡率的减低,使社会的继替过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。以我们做学术工作的人来作例,16岁大都还是在高中里踢皮球、作弄老师的时期。20岁左右中学毕业,25岁上下大学毕业,20岁若是能把做学问的工具预备好,已经算是个可畏的后生了。在学术上要有贡献,在学术界上想占一个地位,除了少数天才外,总得在40岁以上。在现代社会中从政的,和从事实业的情形也差不多,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,能负得起重要责任的绝不容易低于40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