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3)整体性与完整性
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是整体的、完整的,但不能苛求每一个教学过程、每一教学环节都有完整的体现,应在整个教材实施和教学过程中渗透性、渐进性地体现内容标准。
2.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目标达成的方法
同知识的教学、能力的培养一样,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目标的达成,也要采取主动、互动、能动的方法,发挥学生的主体性,让学生在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、探究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。
(1)创设情境
情境对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,只有在一定情境中活动的知识,才是有真正来源的知识,它不同于教师的灌输,不同于学生的死记硬背,当他想起这一知识时,立即回想起学习这一知识时的情境。情意目标的达成更应如此,情意不会凭空产生,它必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。所以,教师必须创设与知识内容和情意目标相适应的情境,让学生身临其境。这里的“情境”不仅仅是语言环境,不仅仅是把言、形、情融为一体、具体生动、形象感人的语言表达情境,还应有图形、文字案例、视频等营造的情境。创设这样的情境是为了促使学生能主动表达思想、积极抒发情感。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知识,不能靠教师单纯的传授说教,需要对学生潜移默化、个体觉悟和行为实践。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,实现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。可运用多媒体演示情境、借助录像再现情境、播放背景音乐渲染情境、扮演相关舞台剧体会情境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