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《哲学讲话》的写作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?最大的一个原因,是因为这种通俗的体裁还没有人尝试过,甚至是没有人屑于这样尝试的。以我自己生活经验的贫乏,文字的拙劣,研究的浅薄,要求把它写得很具体,很现实,自然是要耗费极大的气力,而且不会做得好的。其次还有的是环境的困难,要说的话不能直说,要用的字不能不用别的字代替,要举的例子也只好不举。这使得本书应该更丰富更具体更现实的内容,也不能不停止在现有的状态之下了。这种情形,是别的人所不了解的,许多好意的误会,也就因此发生。例如,有人疑心我为什么不把例子举得更现实一点,却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来说明。这种不满,就是由于不了解写作当时的困难,我也不能怪批评者,我只能在这里加以解释而已。
又例如,《哲学讲话》除绪论以外,是分做本体论、认识论和方法论三章,有许多朋友觉得这样分法不对,尤其是第四章方法论,里面所讲的其实是"唯物辩证法的诸法则"。唯物辩证法的法则,在新哲学者看来,不但是方法论,同时也是世界观,甚至也是认识论,倩之先生在《读书与出版》里曾这样指出过,我是十分赞同的。其实我的原意也并没有把这分法认为很恰当,所以要这样做,也正是为着出版便利的缘故。同时也因为我在第十三节《天晓得》的末了已经说明"我们的论理学同时又可以算做我们的世界观"。相信这一句话也可以解释得了误会,所以就决定用方法论的章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