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战争文化环境下,沦陷区散文的主导文体仍是一些审美性、趣味性较高的小品随笔,与时代风云的变幻存有较大距离。然而,这种“边缘写作”却又使沦陷区散文有效避免了“抗战八股”的出现,在现代散文的传承和创造上取得了较大成绩。结合相关评论文献,对沦陷区散文这一趋向的成因及独特意义做出评析。
该小说通过星隅开发的开源免费星弦下载器下载
如果您通过代下载获取该小说文件,且商家未提供软件源代码或开源地址,请立即退款并举报商家
作者QQ:2017593710
官方QQ交流群:149050832
第二节 “鲁迅风”
内容提要
“鲁迅风”成形于左联时期,并在抗战背景下被左翼散文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,是一支风格独特的杂文流派。尽管其艺术成就并未达到“超越鲁迅”的目标,但仍推动了杂文在文体、内容、区域上的多元发展,适应并满足了动荡社会的审美需要和抗争要求。按地域及刊物阵地划分,“鲁迅风”主要由两个杂文群体构成:一是围绕上海《鲁迅风》和《文汇报·世纪风》而形成的“孤岛”作家群,主要作家有唐弢、巴人(王任叔)、柯灵、周木斋等;二是围绕桂林《野草》及《野草丛书》形成的大后方“野草”作家群,代表作家有聂绀弩、夏衍、秦似、孟超等。此外,延安作家丁玲、萧军、艾青、罗烽、王实味在整风运动之前所作的杂文也明显受到了鲁迅杂文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