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程序固甚显然。
(五)举折之制,法式看详谓:“今采举屋制度,以前后橑檐枋心相去 远近分为四分,自橑檐枋背上至脊榑背上,四分中举起一分”;其卷五本文 则改定为三分中举起一分,今就实物比较,宋初及辽以近于四分 举一者为多,如永寿寺雨华宫,大同薄伽教藏海会殿等是,至北宋末及南宋 金则近于三分举一,如善化寺山门及三圣殿是也。
(六)阑额普拍枋。普拍枋虽已见于唐初,然至北宋末,尚有省而不用 者,如初祖庵是也。其用普拍枋者,则早者扁而宽,如薄伽教藏,与阑额在 断面上作 t 字形,其后渐加厚,如大同善化寺三圣殿及山门,普拍枋阑额所 出无几。至明清则普拍枋竟狭于阑额矣。
(七)宋代各榑缝下,均施襻间一材或二三材,所以辅榑之不足。襻间 与榑之间,更施斗拱以相支撑联络,其制见于法式及实物。实物之中最特殊 者,莫如佛光寺文殊殿所见,其榑下以内额承托次间梁缝,因而构成类似 truss 之构架,为仅见之孤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