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音韵学研究侧重于构拟古音,那么,民国语音学的研究则偏重于现代“国音”,即国语语音。重要的著作有高元的《国音学》,岑麒祥的《语音学概论》等。在语音学理论研究方面,赵元任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,所著《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》(1934)一文,是普位分析理论的奠基之作,问世以后一直是各国语言工作者的必读文献。刘复(半农)则是实验语音学的奠基人,所著《四声实验录》(1924),运用实验语言学的仪器和方法研究汉语的四声,指出汉语声调与音强弱无关,而与音质、音长有某种关系,但不起决定作用,决定四声的主要因素是高低。他还进一步指出,两音之间的移动是“滑动”,而不是“跳跃”的,这是首次给汉语四声以科学的解释,在我国语言学史上有重大意义。
方言方面,章太炎的《新方言》(1919)标志着传统方言学的结束,而赵元任的《现代吴语的研究》(1928)则堪称现代方言学的开山之作。赵元任首创“方言调查表”,带领学生调查了江浙33个县市方言,撰成此书,较为全面地描述了吴语的语音系统,并将其同时与《广韵》音系和“国音”即北京话音系作纵横双向的比较,以寻求语音演变的规律。这种既重视历史的纵向比较,又注重共时的横向比较的方法,对以后的方言调查影响极大。1948年,赵元任、丁声树等共同调查撰写的《湖北方言调查报告》,描绘了湖北方言地图,成为我国第一部有详细方言地图的著作。此外,罗常培的《临川音系》和《厦门音系》,赵元任的《钟祥方言记》,也是方言研究的重要著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