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力少是因为朝廷忌惮曾国藩,不肯也不敢让他带兵太多,以免形成另一支尾大不掉的湘军,至于派系复杂难以调度,可是朝廷故意而为之,其目的也是一样。原本曾国藩就对八旗、绿营不抱有什么太大期望,他们不配合自己也就算了。更令曾国藩心寒的是,一向与湘军过从甚密素有兄弟部队之称的淮军,竟然更加不听自己的号令,甚至有些时候还经常处处与自己作对。慢慢的,曾国藩也逐渐意识到了,淮军之所以不肯配合自己的真实目的,他们分明就是要自己剿捻无功,然后朝廷无奈之下,才能再次改派委任李鸿章担任剿捻统帅。
届时,统帅是淮军大帅,剿捻主力是淮军部众,他们上下一心才能够凭借剿捻持续不断的扩大淮军势力。李鸿章的野心膨胀了,他已经不再满足于一直屈居曾国藩之下,他要做大清第一重臣!
同治五年初,剿捻半年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效的曾国藩,亲自带领手下三万湘军嫡系,进驻到荥阳西南的周家口一带,他想要再做最后一次努力。他在从周家口西至洛阳,沿线百里内依托黄河、洛河建立了一道百里防线,目的就是依托太行天险,把东、西捻军彻底隔开,不使他们这两股势力形成东西呼应之势。与此同时,在对待捻军的整体策略上,曾国藩也做了重大调整,开始有之前的一昧清剿,变为征抚并重。因为曾国藩深刻的认识到,无论是之前的太平军作乱,还是现在的捻军作乱,其根本原因不,过是因为天灾加人祸,导致民间民不聊生,百姓生存无法得到保证,被逼无奈之下这才举旗作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