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讲授《礼记》最著名的是西汉学者后苍,后苍在曲台殿定《礼记》184篇,后传授给戴氏叔侄。
今天的《大戴礼》仅存39篇,已经不通行了。《小戴礼》46篇俱在,后人又加入“明堂”“月令”“乐记”三篇,就是我们今天的49篇《小戴礼》,《中庸》是第31篇,《大学》是第42篇。
《礼记》是中国文化的精髓,各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,而且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对金人行为规范依然有益,因此,现代人学习《礼记》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。
【国学小百科】
古书的注释方式
注释,顾名思义,当然是解答疏导正文中不甚清楚的问题。古书的注释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,即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。
先说前者。随文释义的注疏向来有很多名称,最初叫做“传”,叫做“说”,“解”,也称为“诂”“训”,后来又有“笺”、“注”“诠”“述”“学”“订”“校”“考”“证”“微”“隐”“疑”“义”“疏”,“音义”“章句”等别名。这些名称有的名异实同,有的意义微殊,有的互相结合,成为新的名称,如“训诂”“诂训”“解诂”“校注”“义疏”“疏证”等,其用途各不相同。现试举主要者一二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