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的意识、观念也来自宇宙物质世界的发展,存在决定意识。对于人类认知天道的变化接近“贞”的状态时,就田合禄为徐道一2008年1月所著《周易·科学·21世纪中国》一书所写之“总序”第1页。
75周易天文学用“真”来代替天道状态下的“贞”,即是将天道之“贞”切入到人的认知中的“真”,此时人们头脑中的“真观”就是真正的世界观,用以代表人的认知世界的程度,可见“贞观”是天地变化规律在人的自然之心的反映,所以先贤撰写《周易》,以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顺应世界变化规律,兴利除弊。
“贞”和“正”常在一起,为“贞正”。何为正?正也就是贞的一种存在体现。《师》卦彖传曰:“贞,正也。”正,也是天道的体现,正如《临》卦彖传曰“大‘亨’以正,天之道也。”亨,就是通达、顺利。这句话是说大者恒通以利贞,是天道变化本原的体现。先贤们想到文字是语言思维的工具,为继“大‘亨’以正,天之道也”,将“文明以止,人文也”用符号“正”字来以字形表意。“艮,止也(《艮》卦彖传),”“正”字以形表意是“一”+“止”,一横代表天文(天的总体质量和天的最小阳数为一),和《艮》卦(为山)的静止的“止”字两者结合,于是继之“大‘亨’以正,天之道也”的“正”字就形成了。天文主始、主化为阳,人文主成、主生为阴,以《艮》卦代表山(静止),史学家有说,中国古代文化是大山文化。天文被人感悟,人文形成。正是《贲》卦彖曰“刚柔交错,天文也。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。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”。《说文》按《周易》解字曰:“正,是也。从止,从一以止。”可见,《周易》关于“贞”与“正”的来历完全体现天道的彰显,体现《周易》作者们和古先贤造汉字的良苦用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