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前上旧书网,发现一九五二年四月号《翻译通报》上有篇署名孔德的文章《关于法国近代史的几个译名》,顺手下载来,再查该刊一九五一年第三卷第三期、第四期还发表过孔德的《略谈越南地名汉译》《论法国大革命史上的几个译名》,一九五二年二月《地理知识》则有篇类似的《关于越南地理的几个问题》,难道是转变中另一个孔德吗?
至此,在我的视野里,孔德的故事结束了。如果孔德在一九五一至五六年间去世,那也不过六十来岁。或者他远走他乡,留下了妻儿老小。
还有多少像孔德这样的人物,消失在地方,消失在新旧交换之间……
* 本文写于二〇二〇年三月四日,发表于《随笔》二〇二一年第二期。
“文学青年”汤增*
一
一九三一年十月二十九日,鲁迅写了一篇《沉滓的泛起》,署名它音,发表在十二月十一日出版的《十字街头》第一期上。此文批评了民族主义文艺论,提及《草野》及其编辑。《草野》创刊于一九二九年五月四日,停刊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四日,办了九十来期,主要编辑有王铁华、汤增敭等。鲁迅在文中以“文学青年”“文学小囡囡”讽刺他们。
一九三三年七月八日,鲁迅在给黎烈文的回信中又提到汤增敭:“惠函收到。向来不看《时事新报》,今晨才去搜得一看,又见有汤增敭启事,亦在攻击曾某,此辈之中,似有一小风波,连崔万秋在内,但非局外人所知耳。”这场“小风波”,鲁迅在《伪自由书》的《后记》颇多涉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