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对耶稣教诲的特征刻画将耶稣伦理与世俗伦理勾连起来。这种特征刻画甚至使耶稣伦理与功利主义伦理建立了联系,后者认为,通过实现一种追求“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”的自私自利,可以化解爱人与自爱之间的冲突。然而必须要记住的是,在由人类自然状态和历史状态构成的现实社会中,自我实现从来不可能通过自我牺牲来达成,除非自我实现的意义完完全全有别于通常的肉体生存。历史能让烈士的英名永垂不朽,但它显然不能保证忠厚之人因其忠厚而富有,也不能保证无私之人因其慷慨而成功。在这个世界上,总是有这种可能,因为人类世界正是在它的混乱中包含了终极统一的种种象征。但是,这不是一个纯然统一的世界,并且,对于爱的需要既会引致自我的解体,也会导致在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。
也许,耶稣所有关于报应的思想只存在于末世论的范畴之内。他的意思可能是说,上帝会对仁慈之人仁慈,会提升卑微之人,会给予那些为国牺牲的人以生命。在耶稣的教诲中,许多关于报应的承诺,都清楚地以这种最终报应的形式出现。那些弃离家室的人得到许诺:“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,在来世不得永生的。”[33]在关于天才的寓言中,驯服的仆人拥有“权柄管十座城”[34]。遭受辱骂的人将得到在天国获大回报的承诺与希望。[35]富有的青年则被允诺,如果他对上帝的完全服从能使他放弃所有财产的话,他将在“天国拥有财富”[36]。